天风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钠电池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应用领域的持续开拓,预计基于目前成熟的层状氧化物正极体系,钠电有望于2024年H1在低端乘用车上放量。但基于层状氧化物体系在循环寿命上有一定的局限,往大储领域开拓需要聚阴离子正极以及电解液体系的进一步成熟,预计2024年H2以后钠电有望逐步在大储领域渗透,预计2025年钠电的总空间有望在100GWh上下。
标的上,该行建议关注(1)正负极材料:层状氧化物【振华新材(688707)】(688707.SH)、硬碳【贝特瑞】(835185.BJ);(2)电池端:行业巨头【宁德时代(300750)】(300750.SZ)、【鹏辉能源(300438)】(300438.SZ)。
【资料图】
▍天风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1、锂电一家独大,亟需钠电PlanB制衡
(1)中短期来看:碳酸锂供不应求,价格位居高位,带动电池成本大幅上升;中长期看:锂资源储备量相对较少,我国锂电池产量占全球60-70%,长期碳酸锂供给紧平衡,且盐湖提锂等开采成本相对较高,中长期锂价难以回到10万元以下的低点;
(2)碳酸锂是电池成本的负担,因此亟需其他电池作为锂电的有效补充。钠电的综合性能与锂电最为接近,且材料理论成本较低,中长期较锂电池均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2、正负极较为关键,材料工艺仍需进步
钠电材料相较锂电材料,电解液/集流体相似度高,正负极变化大。(1)正极:层状氧化物综合性能最佳,与三元类似,产业化进展最快;普鲁士结晶水问题亟待解决;聚阴离子成本低,循环好,待工艺成熟后有望成为储能正极的首选;
(2)负极:硬碳相比软碳,首效、克容量更高,是目前的主流选择。硬碳的前驱体中树脂类成本较高,沥青类工艺较复杂,相比之下,生物质性能优、成本低、原材料广泛且可控。
3、钠电潜在需求较大,可率先切入低速电动车、通信备电储能赛道,中长期可应用于动力电池+大储
(1)短期来看,低速四轮车、通信备电储能等电池门槛较低的领域有望率先应用钠电,预计产业化落地的节点在2023年Q2,规模放量的时间点在2023年H2,2023年钠电池的出货规模有望在5-10GWh。
(2)中长期看,钠电池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应用领域的持续开拓,预计基于目前成熟的层状氧化物正极体系,钠电有望于2024年H1在低端乘用车上放量。但基于层状氧化物体系在循环寿命上有一定的局限,往大储领域开拓需要聚阴离子正极以及电解液体系的进一步成熟,预计2024年H2以后钠电有望逐步在大储领域渗透。预计2025年钠电的总空间有望在100GWh上下。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和成本下降不及预期,钠电池应用进展不及预期,锂盐价格回落超预期,文中测算具有一定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