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 ",近日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的这条建议冲上了热搜。
张兴海列举了一系列的数据指出,近年来外卖、电商、网络直播等互联网所创造的新兴职业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很多年轻人也因此不再愿意去工厂,导致产业工人空心化现象愈加突出。
张兴海所说的外卖员、网络直播,再加上快递员、视频制作、网络主播、文案写手等互联网经济下的职业,有一个统称性的名词——灵活就业。
换言之也可以理解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备受热捧的灵活就业方式,从而不再选择进工厂按部就班地上班工作。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底国内灵活就业群体已达 2 亿人规模。被热捧的灵活就业,与张兴海的建议有了些许对立意味,这也让网友们吵翻了天。
一些主流观点将矛头指向了工厂,称制造业工厂往往存在待遇低,工时长,晋升通道窄,工作强度大,重复机械式劳动十分无聊等等问题,总之方方面面都不如时下兴起的灵活就业岗位。
当然,舆论场中的热议话题永远存在着多元化的观点,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行业确实需要转变,但灵活就业也存在一定的水分,不必过度吹捧这样的就业形式。
灵活就业,不必神话
灵活就业其实缺乏一个明确的概念定义,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接近自由职业的名词。
从字面上来说,就是工作方式、地点、时间等各方面都相对自由,不会像上班族那样拥有相对固定的模式,上述提到的外卖员、快递员、自媒体写手、网络主播等均是如此。
这其中对于年轻人而言,比较受追捧的无疑是网络主播了,毕竟直播网红早已被塑造成每天吃喝玩乐就可以 " 躺赚 " 的光鲜职业。
例如最近几天,抖音千万粉丝头部网红 " 浪胃仙 " 与原运营公司的纠纷持续发酵,是非曲直之外,一位幕后直播运营负责人 8 个月收入近 60 万的信息也同样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
而在此之前,某几位头部网红因偷逃税被罚数千万乃至十几亿的消息也让全网感慨头部网红的吸金能力。
早在 2019 年时就有一项调查数据被多家媒体所引用:54% 的 95 后想当网红,而这也是广大 00 后最向往的职业。
在灵活就业的鼓吹观点中,直播网红颇具代表性,因为舆论场只会让你看到这海面上的冰山一角,而非海面下那庞大的底座。而绝大部分想成为网红的年轻人,不会意识也不愿相信自己只能成为底座。
同样的,相对于其他常规职业,成为灵活就业人员几乎没有门槛,任何人只要有一定能力都可以做,例如失业人员,退休人员,这些人都可以采取所谓灵活就业的方式去赚钱。
但鼓吹者们只会告诉你灵活就业有多么自由,多么轻松,对于背后的水分、竞争压力与风险则绝口不提。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曾牵头发布过《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 ( 2021 ) 》蓝皮书,强调称不同于传统就业方式,灵活就业是典型的零工经济。
其灵活性、短期性、流动性和非契约性,以及新型劳动雇佣关系仍存在的法律法规空白。这让劳动者承受着职业前景不稳定、工资水平不稳定、用工平台给予的待遇与约束不成正比、劳动关系难认定、社会保障缺失、遭受不公时维权难等诸多痛点。
这其中不得不提到外卖员群体,前年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新闻报道揭开了外卖员群体 " 轻松月入过万 " 传闻背后的悲伤。
被算法、时间、订单量等因素驱赶的外卖骑手们,与死神赛跑,和交警较劲,和红灯做朋友,被交警称为 " 高危职业 "。
去年 4 月,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体验了一天做外卖小哥,12 个小时的送单工作只赚了 41 块。体验结束后他累瘫在马路牙子上,直呼 " 太委屈了,这个钱太不好挣了。"
如果你觉得外卖员只是特例,那不妨看看站在灵活就业顶端的大网红们又是何种境遇。
谈到网红必然离不开 MCN 机构,双方合作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 MCN 自主孵化,投入资源、从无到有打造出网红,这种账号和收益都归公司所有,网红只是 " 打工人 "。
另一种则是 MCN 找已经积累了一定人气的博主合作,承诺为其提供包装、推广和变现,双方会对收益达成一定的分成比例。
然而无论哪种方式,大网红们基本都处于弱势方,难免陷入 " 一场空 " 的尴尬境地。
例如在微博、抖音、快手甚至 YouTube 等平台都拥有数千万粉丝的顶流网红李子柒,与其背后的 MCN 公司微念产生了一系列纠纷,涉及 IP、网店、社交媒体账号归属等方面。
去年 8 月底,李子柒发文控诉背后 " 资本 " 通过各种手段压榨 " 李子柒 "IP 价值,且自身处于弱势地位只能报警处理,并配发了一张报警时的照片。如今李子柒相关账号已停更 230 多天,且回归仍旧遥遥无期。
李子柒的遭遇并非个例," 林晨同学 "、" 翔翔大作战 " 等多个曾经火爆一时的网红账号,均是在与 MCN 的签约合作中引发纠纷,最终陷入账号冻结、停更,原创作者出局甚至被 MCN 反向索赔数百万元的境地。
再来看看另一位顶流网红李佳琦,被业界传闻月入百万的他,真的是每天吃喝玩乐就实现了躺赚吗?
" 如果有一天我不做了,不是赚够了,而是身体吃不消了。"2020 年李佳琦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年 365 天他直播了 389 场,全年无休且经常要到凌晨 4 点才能入睡。每天处于不在直播就是在准备直播的路上。
可见结果恰恰相反,李佳琦的这种极限高负荷的工作状态,跟大部分人想象的样子大相径庭。
不妨再进一步想想,在灵活就业范畴中从事主播及相关从业人员达 160 多万人,直播带货的账号数以亿计,但目前为止出现了几个 " 李佳琦 " 们?
畸形世界,不该沉迷
有人认为灵活就业可以自由、轻松赚大钱,自然也会有人保持着 " 人间清醒 "。在知乎上就有不少用户点破了灵活就业的浮夸面具。
有用户称,应届生注册过微博、抖音、公众号,就可被视为新媒体、自媒体就业;买个电瓶车送外卖," 继承 " 父母留下的老爷车开网约车,摆地摊无证经营等等,都可以算作灵活就业,从而提升一波高校的就业数据。
也有用户直言,灵活就业说白了就是没有工作,没有稳定收入,比无业游民好听点而已,朝不保夕,有今天没明天,毫无任何稳定性可言,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这样的回答内容很快收获了数千人的点赞支持。
但这还是不影响灵活就业更吸引年轻人的主流大势。但实际上这种所谓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也来源于互联网对一个畸形世界的渲染。这可以理解为 " 造梦 ",也可以被称之为 " 洗脑 "。
在互联网营造的畸形世界中,到处都是俊男靓女,纸(不)醉(劳)金(而)迷(获)。
在这个世界里,基本不存在就业、准入门槛,送外卖跑快递随便就能月入过万,轻轻松松就能成为万人喜爱的网红博主,奋斗几年甚至无需奋斗就能开豪车、住别墅 ......
这几乎是各大互联网平台都被诟病过的 " 底色 "。例如上述提到的知乎," 人在美国,刚下飞机 " 便是颇为知名的玩梗,来源于外界对知乎社区出现的答主、用户均是高净值人群现象的讽刺。
职场平台脉脉也同样被诟病为大厂员工互相晒高收入的名利场,仿佛名校毕业、月入 10 万才是互联网打工人的基础状态。
再来看看短视频平台。"20 岁买奔驰大 G 是什么体验,我不知道,我 19 岁买的 "、" 男人 25 岁买不起豪车,基本等于废物 "、" 赚一个亿需要多久,对我来说只需要 1 天,3 天赚 3 个亿 "。
这些夸张的内容均来自于短视频平台的所谓网红账号,他们宣扬着夸张的收入数字,颇具争议的内容来博取眼球,最终的目的并不是教会你如何生活得更好,而为自己涨粉、获利。
值得一提的是,小红书更是其中的 " 佼佼者 "。有网友曾评价称,小红书的 10 个用户里,8 个有 Chanel,9 个有 Gucci,9.5 个有 Hermès。
除了昂贵的奢侈品外,小红书上还有数量众多的豪华餐厅、顶级酒店等内容,基本上在小红书上逛一圈,你就可以了解 " 亿万富豪 " 的奢侈生活。
另外秀豪车的梗也颇为出圈。2019 年时就有媒体报道称,兰博基尼、法拉利、劳斯莱斯等豪车品牌在小红书上有着惊人的曝光率," 购车、晒车 " 相关笔记数量远远超过了这些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销量。
尤其法拉利,彼时一年售出 3000 多台车,在小红书的相关晒车笔记却有 2 万多篇,销量与笔记的比例超过了 1:5.8。显然,小红书上是一个 " 人均法拉利,人均兰博基尼 " 的绚烂而又畸形的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互联网平台用户规模动辄千万、数亿级,这些魔幻、畸形的内容哪怕只真正影响到了小比例的人群,规模也不可小觑。
当那些还未经历过社会历练 " 毒打 " 的年轻人,被这样的畸形观念影响后,或许会将 " 钱很好赚 " 当做一个非常正常的心态。
看到视频、文章里那些轻松赚大钱的同龄人时,甚至会产生 " 我上我也行 " 的心态,最终放弃脚踏实地的工作方式,成为被人收割的 " 韭菜 "。
你也可以冷静下来想想,身边是否真的随处可见开豪车、住别墅的年轻人,又是哪些人在乐此不疲地 " 灵活就业 ",潮水是否真的全都涌向灵活就业的方向?
或者你也可以自己探寻真相,看看电竞选手、网红、直播带货、短视频、长视频、快递员、外卖员等从业者是否真的不必付出汗水和努力,甚至可以边玩边赚得盆满钵满。
最后用一个不会骗人的数据来结尾。
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2022 年国考人数史无前例地突破 200 万,报录比达 68:1,其中相当一部分群体为高校毕业生。在过去的 28 年间,国考报名人数从 4400 人增长到 212.3 万人,增长了 482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