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从被确定为全国11个“无废城市”试点市之一,到出台《铜陵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从最初只有几个小区试点,到本月底即将实现市辖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当工业“循坏”与生活“无废”不期而遇,垃圾分类、城市“无废”已然成为了铜陵“热词”。
那么当号称“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来临,我们按照“四分法”将垃圾分成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后,它们又去了哪儿?
12月9日上午8时多,在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病区,负责垃圾收运的姚师傅将医疗垃圾统一收集到污物处置间,并分类投放至垃圾车,然后把车推到位于医院后面的医疗废物暂存点。在那里,来自市正源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和回收车辆已在等候。这些垃圾被装进一个个黄色的专用箱,经过称重和数量清点,双方人员在转运单上签字,完成交接。
接下来,经过几十分钟的车程,它们被运往位于天门镇的市正源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市危废集中处置中心),等待一次彻底的“变身”。“我们利用高温焚烧、安全填埋和物化反应三种技术,让不同形态的危险废弃物从有毒变无毒、有害变无害。”该公司安环部部长汪贤飞介绍,公司是经生态环境部批准,拥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专业企业,可处理包括医疗、工业等38大类危险废弃物,年处理量达1.56万吨。本月2日,他们还与市城管执法局签订了危险废物委托处置合同,今后将成为铜陵市生活垃圾中有害垃圾的末端处理单位。有害垃圾由专业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呢?
在官塘社区聚福园小区门口的定时定点垃圾投放站点,垃圾分类督导员许智琴告诉记者,该小区是铜陵市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试点小区之一,经过三个多月的宣传、督导,目前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投放参与率已经达到95%以上,分类正确率达到90%以上。“现在收集的厨余垃圾量比以前多出了近三倍。”许智琴说。
跟随专门转运厨余垃圾的清运车,记者来到市隆中环保有限公司。一进厂区就看到一片片长势旺盛的菜地和绿化苗木。公司工作人员邹红玉介绍,这些都是用经过处理后的沼渣来作肥料的。记者现场观看了厨余垃圾处理流程:清运车先将厨余垃圾倒入生产池,抓斗抓起后进入粗清池初选,再经过破碎后形成浆液进入储料罐高温蒸煮,在高温蒸煮和高速旋转中,水、油、渣“分离”。邹红玉说,分离后产生的废水由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油由下游企业回收,是很好的工业用油和生物柴油原料;渣通过有机堆肥制成营养土;运转中产生的沼气则用于企业生产,每天可为企业节省3万元成本。据了解,为满足铜陵市垃圾分类处理要求,该公司已启动二期项目,建成后日处理能力将实现翻番,达到200吨,可以满足全市厨余垃圾处理需求。
那么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又是如何处理的呢?铜陵市已经与安徽双赢集团东南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对可回收物进行资源再利用。对于无法回收利用的其他垃圾,继续依托铜陵海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线,利用先进的气化技术,将垃圾变成可燃气体,再将气体送到水泥窑系统的分解炉中燃烧,并以水泥窑的高温和碱性物料,吸收处理垃圾产生的二噁英等有害物质,最终使垃圾处理做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重要内容,末端建设又是分类处理的关键一环,只有末端建好了,前端的分类才有意义。”市环卫处主任刘骏表示,铜陵市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建设布局早、起步早,为推动垃圾分类打下了坚实基础。按照要求,到今年底,市辖区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要达到全覆盖,同时全面启动小区定时定点集中投放工作,届时垃圾处理需求势必有大的增加,也正因如此,当前铜陵市依然在下大力气推进末端体系建设。今年,生态环境部宣布铜陵等11个城市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作为省内唯一试点城市,铜陵市从摸清底数、补差补缺、长效管理三个方面着手开展试点探索。目前,包含46项具体指标的《铜陵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已经出台实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还作为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纳入市级督查。
“铜陵在循环经济、工业固废利用处置和构建绿色工业体系方面有着良好基础和成熟的监管运行体系,相对而言,如何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是我们当前需要下大力气去抓好的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秦岩表示,建设“无废城市”,构建全民参与和监督固废管理的社会格局十分关键,下一步铜陵市将加大宣传推广、监管监督力度,引导公众成为“无废城市”的参与者、建设者,进一步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真正把铜陵建设成拥抱无废的“卓越之城”。
记者也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了解到,目前《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草案)》已经在市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上完成了第一次审议,即将在本月下旬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进行表决。立法层面除了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相关单位职责外,还明确了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管理及收运单位、处置单位、国家工作人员等违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