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位于合山市岭南镇柳花岭的光伏面板。新华社记者 林凡诗 摄
(相关资料图)
新华社南宁8月14日电(记者 郭轶凡、林凡诗)每逢夜幕降临,漫步中国广西合山市红水河边,市民三三两两聚集,或垂钓,或同家人散步,或一展歌喉。如今这幅平常的景象,在几十年前却是难得一见。
黢黑、灰暗,曾是这座“百年煤都”的主色调——合山有着百年煤炭资源开采历史,见证过广西第一家煤矿生产企业、第一座坑口电厂、第一条窄轨铁路的诞生,一条条穿城而过的运煤铁路线曾是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大动脉。20世纪末21世纪初,合山煤炭年均产销量稳定在300万吨左右,是西南能源资源的重要来源。
丰富的煤矿资源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合山却很长一段时间难以见到碧水青山。蹲在沙尘漫天的矿区门口等待满身灰黑的父亲,家门口看着拉满煤矿的货运火车哐啷经过,构成一代合山人的童年记忆。
“小时候用水前都要往水里放明矾,没几天桌面上就有厚厚的一层积灰。”在曾经的溯河矿区长大的杨柳告诉记者。
随着煤矿资源渐渐枯竭,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因煤而困,多家煤矿企业被关,电厂4台机组被关停,煤矸石覆盖的大地难现生机,锈迹斑驳的铁轨见证着合山由兴而败的落寞。2009年,合山被列为中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转型成为这座“煤都”面临的重大课题。
煤矿虽所剩不多,但百年煤矿发展的历史仍是一段珍贵的发展记忆和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依托矿区文化,合山开始转型发展矿山体验旅游,建设合山国家矿山公园,打造游客采煤体验和科普教育、爱国教育的综合基地。2021年7月,合山国家矿山公园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1年底,因工业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合山煤矿入选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这是2022年11月7日拍摄的合山国家矿山公园(东矿园区)。 新华社记者 林凡诗 摄
在合山国家矿山公园(东矿园区),记者看到曾经的废弃矿井被封堵,周边建起井下采煤体验区,一个个精致的雕塑生动展现着采煤方式的变迁;“退休”的铁轨在园区内再“上岗”,轨道上曾经的火车车厢成为书吧和餐厅;矿山公园博物馆不仅生动记录着“百年煤都”的变迁,更生动展现着矿业背后的地质及科学知识。
合山市盛合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黄丽丹介绍,除了日常游客,矿山公园也成为研学体验的好去处。2023年上半年,共有19批次研学团队前来参观体验。
发展工业旅游的同时,合山着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积极培育碳酸钙、木材加工、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推动“火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建设,规划投资50亿元,建设新能源项目8个,总规划装机容量兆瓦。
合山岭南镇柳花岭西南角一隅曾经被粉煤灰覆盖,成为远近闻名的“灰场库”,周边生态环境遭到污染。如今,经过生态恢复,柳花岭的山坳间建起光伏电站,整齐排列的光伏面板颇为壮观。
7月12日,由火车车厢改造的合山国家矿山公园(东矿园区)的书吧和餐厅。新华社记者 郭轶凡 摄
绿色转型的步子迈起来了,青山绿水的“好风光”回来了,居民的生活也越来越舒适了。借着风力发电机,合山东北部的四月八岭成为小有名气的旅行打卡点。不久前,一场登山赛在四月八岭举办,市民纷纷走出家门,爬上绿油油的山峰,四处望去,层峦叠嶂,如画风光尽收眼底。
现在,杨柳成为合山国家矿山公园的一名讲解员。“下班后,我也常和家人去城区公园散步,到处都绿油油的,空气清新,舒服极了。”她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