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们是护士中的一抹绿叶,不论是奔走在临床救治一线的生死时速中,还是做器械消毒灭菌的把关人,无论身在医疗环节的哪个节点,他们都在确保每台手术、每次治疗的安全,体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医疗工作的使命感。
孙亮正在指导患者进行上肢康复训练。
(资料图片)
42岁的孙亮是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也是科里为数不多的男护士。在ICU坚守了15年,他说:“重症监护室里的生死往往就在一瞬间,我们必须要拼尽全力,才有可能守好这‘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两小时翻一次身,每一小时巡视一次,每一个操作都必须做到位!”孙亮说,重症病人不同于普通患者,他们病情重、救治难度大,稍有一点疏忽,就有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急剧恶化,治疗前功尽弃。
52岁的伍女士因重症肺部感染转入市六医院ICU后,立即上了ECMO治疗。在她治疗的半个月里,孙亮几乎天天守在床旁特护。第五天做口腔护理时,伍女士牙龈有一点点渗血,孙亮发现这一异常后,第一时间通知管床医生。随后急查凝血指标发现已达抗凝上限,随时可能出现大出血,医生及时调整抗凝方案后,伍女士的凝血功能很快得到改善。
“可能就是这么一点点小问题,就会带来无法挽回的生命遗憾。”事后孙亮表示,在ICU当护士,必须具有一双“鹰眼”。他要求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要对病患的尿色、黏膜出血、瞳孔变化、穿刺点渗血等保持高度敏锐,发现异常第一时间汇报。在他的言传身教和自律力行下,勤跑、勤察、勤讨论已经成为团队护理人员的日常。
在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患者,70%—80%都有“ICU综合征”。他们病情危重,孤独陌生的环境让他们内心极度恐惧,难免情绪像“过山车”,有时甚至对护理人员恶语相向。
87岁的李爷爷住进ICU后,心情郁闷,稍有不悦就大吼大叫,不停地用手击打床边护栏。面对老人的异常之举,孙亮每天抽出10—20分钟跟老人聊天,主动拨通家属的视频让老人跟亲人进行可视交流。李爷爷郁闷的心情得到疏解,病情也有了好转。
孙亮常说,多一点微笑,多一点陪伴,用心用情去服务,才能拉近彼此间心灵距离,携手与病魔鏖战。
“这份职业让我更深地理解了责任、生命和价值的意义所在。”每每看到重症患者康复出院,孙亮既感慨又欣慰。近年来,孙亮带领团队在ECMO的治疗、体外二氧化碳清除、一氧化碳吸入等数十个领域开展的重症护理操作中,技术在行业领先。
(长江日报记者刘璇 通讯员刘望)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