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演员谢彦巧28岁,唱了24年戏,演了24年老人。
(相关资料图)
最近,“95后女生演了24年老人”被夸上热搜。谢彦巧感到有点开心,也有点惭愧。
她4岁登台表演,拿下梨园春节目周冠军,欧了拜师马派。师从马金凤后,她演53岁统领三军的穆桂英,满门忠良的佘太君,大闹金殿的七奶奶。
后来,她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又遭受不少质疑:身形太胖,不能出演纤细的少女;个头不高,气势压不住场,演不了主角。
她用两年时间减下25斤,还曾一度产生转去学歌剧的念头,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豫剧。谢彦巧说,现在再也没人说她的身形不适合戏曲。前辈夸她,个矮,但有威严,嗓子哑,但唱得有味。
谢彦巧登台表演。图/受访者供图
【1】接纳自己
谢彦巧忘词了。
去年国庆,她演《杨八姐游春》,佘太君在君臣面前,痛陈七个儿子为江山立下汗马功勋。唱到“我的五儿被逼他一走,五台山出了家不染红尘”,将要接上“我的六儿镇守在三关口,兵马元帅统领三军”,情绪从悲痛急转为自豪时,她突然脑袋一片空白。
这是师父马金凤的经典剧目,谢彦巧入行24年,这出戏不知道演过多少遍。如今在她的个人工作室,小剧场舞台中央,她扮上全妆,身旁没有搭档。台下坐着二十几个观众,正全情投入。“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你说你忘词了。”谢彦巧的妈妈说。
她重复了一段五儿的唱词,脑袋还是一片空白。谢彦巧向观众坦白:“我忘词了。”
观众擦掉眼泪,笑着说“没事”。她开始和观众聊天,问大家对于前30分钟的戏感受如何,台下一个女生说,这是她第一次看豫剧,陪妈妈来听戏,如今自己爱上了这门艺术。
聊了十几分钟,谢彦巧说:“我想起来了,我们继续吧。”她接上忘词的唱段,演完整出戏。结尾时,观众还意犹未尽,说没听够,她就又给他们唱了两三段。
事后回想,谢彦巧觉得这场演出对她而言是一个节点。忘词的那一刻,她没有任何自我埋怨和拧巴。她学会了接纳自己的失误和不完美,也感受到观众在接纳她。她终于学会了在舞台上的松弛。
世纪之交,《梨园春》节目在河南流行,左邻右舍都盼着周末在电视上看豫剧演员打擂台。谢彦巧4岁那年,《梨园春》栏目组到她的老家招募演员,一个伯伯让她去报名。可她从没正经学过,爸爸说,“没事,就当去玩”。就这样,她站着一动不动,有样学样,唱完一整出戏也不怯场,最后成了那周的周冠军。
拿到周冠军,父母送谢彦巧参加45天的集训。这是她第一次接受专业的戏曲训练,才知道唱戏不是单用嗓子,身体四肢都要练,就像打磨汽车零件一样。
她最不喜欢基武功课,压腿、踢腿、下腰。一边练一边哭。老师教导学生,要坚强,要吃苦耐劳。
“这个思维模式一直影响我到现在,它在无形中带来一些东西,让我对自己非常苛刻,我永远对自己不满意。当大家越给我鼓掌,我越怀疑自己是不是这样,我并没有你们想象中那么优秀。”她反思到。
谢彦巧表演豫剧。图/受访者供图
【2】崭露头角
还是个小丫头时,谢彦巧就在台上演老太太。
但在生活里,她爱穿粉色的衣服,脖子上系一条丝巾,扎着丸子头。她的眼睛大大的,双眼皮很明显,说话时会微笑着注视对方。向戏曲外行讲故事时,她爱用《甄嬛传》打比方,重要的情节和台词,她信手拈来。
反差感从她出生就存在。
她生在河南嵩县车村镇一个农民家庭,家里没有人从事曲艺。她的妈妈喜欢豫剧,没事在家哼唱几句,也教她唱。妈妈唱一句,她跟一句。妈妈那时就发现,女儿很有节奏感,一学就会。
在人生第一次集训中,谢彦巧就展现了出众的模仿能力。老师示范第一遍时,她能记个大概。当老师重复动作,她开始注意细节。45天的集训结束,她表演了3个节目。她的脸被涂上厚厚的油彩,穿着明显偏大的戏服和帽子。
同班的学生普遍比她大两三岁,但她已经可以担当起主角的位置。
后来的那些年,她的演艺事业收获颇丰。
6岁,谢彦巧入学河南省王希玲艺术学校,5年后就读河南省戏曲学校。9岁时,她获全国第八届戏剧“小梅花”金奖,10岁获河南省新年戏曲大赛少儿组一等奖,11岁获河南省“黄金叶”戏曲大赛金奖。
那时,她每学一出戏就上台展演,比赛是家常便饭。后来,人们渐渐看不到她演出,问她是不是改行了。
事实上,尽管在演艺中展现出了天赋,她也不敢耽误学业,于是拒掉了很多演出。2011年,她用一年时间弥补文化课,为高考作准备。
同时伴随的还有身体的变化。进入青春期后,她的身材开始发胖,“好像一下子变得很普通。”
谢彦巧儿时登台表演。图/受访者供图
【3】拜入马派
谢彦巧拜师马金凤听起来是个很懵懂的故事。
2011年,她的表演视频经人推荐被送到马家,马金凤的女儿看见16岁的谢彦巧,说“这姑娘长得可像咱妈年轻的时候”。谢彦巧接到电话时,正在北京准备艺考。她连夜坐飞机回郑州,第一次见到师父就是在拜师礼上。
她扮上全妆,师父说:“这姑娘似曾相识。”梅葆玖先生做见证人,阎肃先生致辞,谢彦巧磕头敬茶。“那一刻心里肃然起敬,觉得这一辈子就只有这一个师父。”
回到北京,面试官听说她师从马金凤,问她什么时候拜的师。她说,“昨天。”大伙都笑了。
“拜入马派之后,我有一种归属感,唱师父的戏不太受先天性条件的限制,比如胖,比如矮。好像这些都不是问题,一切都很合适。”她感到庆幸。
最初,她每次去请教师父马金凤,总是唱完一段后问:“师父,我像不像你?”师父总说:“像像像,对对对,就是这样没错。”
“感觉她很随意,好像在敷衍我。”谢彦巧后来才意识到,“其实她根本没打算在这跟我浪费时间,她在等我真正开悟的时候。”
2016年下半年,她重新看师父的演出视频。再见面时,她拿出一段问师父;“你演到这时是这么想的吗?”有的地方,师父说是,有的地方,师父说不是,“她就开始噼里啪啦将她是怎么想的。”谢彦巧说,“聊完我发现师父的眼睛都亮了,我们能交流了。”
师哥问她,“师父传授了什么大法,你好像突然开窍了。”
在谢彦巧的视频评论区中,总有人赞赏她是“第二个马金凤”。她说,学习的初期总是模仿,她说自己的变化,是“从不像到像,再到完全不像”。
刚拜师时,她会特意下功夫模仿师父。“我模仿到什么程度,我唱的时候,就觉得师父在我眼前,我和她一模一样。”
但她也不愿被说成是模仿秀。“曾几何时,我在上台时,心里总有一句话:你看我像不像。慢慢地,我不想要这个东西了。如果有人说,我的外形是很像马老师,但是又有我自己的东西,我会很开心。”
谢彦巧与师父马金凤。图/受访者供图
【4】笨功夫
青春期,谢彦巧身边总有质疑的声音,说她身材微胖,演不了纤细的少女;个头不高,演不了主角,站在舞台中间,不够有气场。
她开始疯狂减肥,“大二到大四几乎变了一个样子,身边人都快不认识我了,脸都垮了。”她减肥25斤,真的在舞台上演了少女。“那又怎样呢?”谢彦巧说,“做到了之后发现,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次要,高矮胖瘦是外在的。”
更要命的是,唱了十几年,谢彦巧开始对戏曲感到疲乏。她学新的唱段来缓解疲惫,“但那并不长远”。
进入大学,她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剧种和行当,京剧、昆曲,花旦、刀马旦、青衣,“我差点跑去唱歌剧了。”
大学快毕业,谢彦巧真的动了转去学歌剧的心,准备考中国音乐学院的研究生。刚开始,她唱歌剧总有戏味,后来她发现,克服这个问题之后,技巧层面都是相通的。
但在这之后,她的表现趋于稳定,看起来没有进步空间。老师提醒她,演员的嗓音会变,没办法永葆青春,现在唱得好,不代表永远唱得好。“那怎么办呢?”导师说;别吃辣的,别吃凉的。“就这?这就到头了?”谢彦巧心想。
她最终没有去唱歌剧,“它太简单了,它的表现形式只是戏曲的三分之一。它没有情感的流动,没有故事。我还是比较喜欢传统经典的故事,我觉得它更有味道,或者说更接近我的本心。”
硕士阶段,导师刘小军让她唱最熟的唱段,她唱《辕门外三声炮》。
“唱得是挺熟。”导师说完,让她抛开曲,把词背一遍。谢彦巧愣住了,这段唱词她唱过不知道多少遍,就像是肌肉记忆一样,一开口就倾泻出来。但她从没试过背词,她得默默唱一句,才能跟着背出来,背到第三句就无法继续了。
“那你讲讲这个故事是什么。”导师说。“穆桂英老了,出现危难,她又出征了。”谢彦巧说。“讲完了?”“完了。”老师说这不行,“你要像给观众讲故事一样,不能一句话就说完了。”谢彦巧讲不出来。
“说白了就是肚子里没墨水,我以为我很熟,其实我对它根本不了解。”谢彦巧说,很多戏曲演员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屡试不爽。唱得都很熟练,词背不下来。
老师说,解决这个问题,他有一个办法,就是把剧本全部背下来。
“这怎么可能,它有五场大戏。”谢彦巧感觉有点懵。但她还是照做了。
她用《花打朝》做试验,七场大戏第一周只背了四场。交作业的时候,她“就像背书一样,没有任何情感,就是死记硬背。”她用河南话,剧本上所有的提示都尽量不落下。
背完之后,老师问她,什么感觉?她说:“没感觉,可累。”老师说:“好,下次课继续。”第二周,她背完剩下三场。交作业时,老师让她从头开始背。背完又问她,什么感觉?
“这个时候我发现我开始有感觉了。背到高潮处,我开始代入感情了。”谢彦巧又拿《甄嬛传》举例,“就像是甄嬛对皇上说,‘这些年的情爱与时光,终究是错付了。’背着背着就走心了。”
她理解了七奶奶后来的选择,这是她在前文自我介绍时就提过的。导师明白,谢彦巧上道了。
“以前只知道一个表皮,现在肚子里有东西了。”背完剧本,导师让她抛开台词,用“哆来咪发”唱出曲调。
她发现背词之后,词的情感注入音乐中,唱的时候会有高低起伏。而不像从前,“只是浮在表面,音特别亮,但不厚重。因为底下的意思你没加进去。”
谢彦巧从中国戏曲学院硕士毕业。图/受访者供图
【5】演出失误
不过,即便明白了这么多,她的演艺生涯仍不是一帆风顺。
2021年,她在农村庙会演出,同台的演员突然忘词了。
这天演的是《花打朝》,忠臣罗通遭奸臣构陷,即将问斩,诰命夫人们乱作一团,七嘴八舌说着该怎么办。其中一位演员忘词,舞台上出现了令人窒息的空白。
“就像是一起去打仗,战友说他忘带枪了,我不得疯吗。”饰演七奶奶的谢彦巧救场,冲出来拿定主意,将戏继续下去。但她的情绪受到影响,同一场表演中,她失误了两次。
先是在不该她上场时,她冲上了舞台。后来,她跪着准备起身时,脚踩住了长发。她起身后还有一大段核心唱段,谢彦巧在心里对自己说:“你接下来能把这段完完整整唱下来,今天晚上所有的失误都不算数。”她屏住呼吸,气息下沉,稳稳当当唱完这出戏。
后来,她的失误片段被拍摄下来,发到网上。她强迫自己不去看批评的声音,别人提起,她淡淡地回一句“我知道了”。“其实心里可自责了。”谢彦巧说,“这是逃避,不是真的接纳。”
当晚她几乎没睡,想着第二天还要演《穆桂英挂帅》,她把师父的表演片段,看了一遍又一遍,心里想着明天不能再出事故。
第二天早上去化妆,她没绷住,给研究生导师刘小军打电话,哭得泣不成声:“我长这么大,从没发生过这么严重的舞台事故。”导师等她哭,听她讲完事情经过,问她:“这不是很正常吗?”他说:“你的师父也不可能演出一生,没出现过任何失误。”
第二场演出效果意外地好,谢彦巧崩塌的心态一点点重建,但直到现在她仍有阴影。“从那之后,我再没演过《花打朝》。”谢彦巧说,“我还没做好准备,或者说,我对要合作的团队有要求,得完全信任。”
硕士毕业后,谢彦巧面临着和所有戏曲学生同样的选择:进剧团,当老师。这两个都不是她想要的。她想在舞台上表演,又不想受剧团约束。
2021年,她成立个人工作室“戏音阁”。在洛阳郊区的河洛古城,一条古色古香的商业街上。左右是非遗体验馆,或景区商品店。
谢彦巧在个人工作室“戏音阁”。图/九派新闻 王佳箐
5月10日下午,细雨蒙蒙。大多店铺关着门,宽敞的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只在入口处,几个中年女人轮流攀上雕塑,摆好姿势拍照。
戏音阁一楼是咖啡室,二楼、三楼的展示柜里陈列戏曲服饰,谢彦巧将这里作为会客空间,招待戏曲同行。三楼里间有一个小剧场,能容纳二十余观众,谢彦巧就在这里进行她的小剧场演出。没有别的演员,没有乐器伴奏。
时间回到2022年国庆,这是她第二次在工作室小剧场,用讲演的方式表演豫剧。她既是旁白,也是主角,在介绍剧情和表演唱段两种状态间切换。
舞台事故后一周,她去做了一次心理咨询,将事情经过完整地讲述出来。“能讲出来,说明我释怀了。”她学着接纳自己,“以前是别人夸我有10分,我就告诫自己下次要做到20分。”谢彦巧说,“这对演员是很不利的,因为状态太紧张了,不够松弛。”
她在心里对自己说:“你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天能给到10分,就给到10分,我已经满满当当地给你了,你还想怎样?”她说,“其实这个‘你’就是在对我自己说。”
九派新闻记者 王佳箐 发自河南洛阳
编辑 曾金秋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源:九派新闻】
举报/反馈关键词: